查看原文
其他

东临港,南深圳,这是一盘怎样的大棋?

谈燕 朱珉迕 上观新闻 2020-01-18


刚刚,李强为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揭牌
今天上午,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临港办公中心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揭牌。临港这片东海之滨的创新创业沃土拉开如火如荼的建设帷幕。


商务部部长钟山,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分别致辞,并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揭牌。


继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出台、科创板正式开市之后,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正式发布并于今日揭牌,标志着习近平总书记交给上海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全部进入施工期。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规划范围为上海大治河以南、金汇港以东以及小洋山岛、浦东国际机场南侧区域。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先行启动南汇新城、临港装备产业区、小洋山岛、浦东机场南侧等区域,面积为119.5平方公里。


临港新片区将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实现新片区与境外之间投资经营便利、货物自由进出、资金流动便利、运输高度开放、人员自由执业、信息快捷联通,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打造开放创新、智慧生态、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更好地服务对外开放总体战略布局。




揭牌。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正式从一个名称,开始成为现实。

它诞生在一个特别的时刻。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在日趋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和竞争态势下,在时下遭遇的种种压力和考验之下,在不乏险恶的外部环境中,中国释放的这个特别信号,展现中国的决心、定力和意志。

两天前,4000余字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公布。

两周前,6000余字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正式公布。

两份重磅文件,发布间隔之短颇为罕见。人们很难不对它们产生一些联想。

甚至文本中就藏着某种比较的线索——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被定位为“特殊经济功能区”,并明确“参照经济特区管理”。舆论一下就联想到深圳。这片上海东南端的昔日的滩涂,会是“下一个深圳吗”?

而同样的句式,至少可以上溯到两年前。那时候起,不少人开始热衷于将深圳同上海作比较,拿来对照的有经济规模,有增长速度,有创新指标,有所有制结构,有企业活跃度,有品牌输出能力,甚至包括新建摩天大楼的高度和快递业收入规模。当然,还有各自享受到的政策红利和支持力度。

深圳“会是下一个上海吗”?比来比去,不同的视角得出不同的观点和结论,有一些,一度也曾让人——无论是上海人,还是深圳人——不那么淡定。

但在临港新片区正式启幕的此刻,更值得做的,并不是比较。

临港是不是另一个深圳,这并不重要;深圳是不是另一个上海,这也并不重要。事实上,无论对临港,对上海,还是对深圳而言,最需要的不是比较,而是参照——在大格局中相互参照,找到彼此的位置和方向,并通过一条共同的路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成就一个更“高阶”的自己。

而这个更“高阶”的自己,要在不同的层面带动起一个更强大的国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这是“国家战略”的题中之义,也是时下中国最需要释放的战略声音。

要真正理解“战略”,看问题的时空尺度,不妨放得更大一些。

40年前,“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10多年后,这位老人在中南海里说了一句话:“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

在那之前,南海边画的圈已经让一片小渔村逐渐变成了城市,东海边的人们一度有些着急。连总设计师都有些焦急。浦东开发开放起步后,回到上海的他还曾叮嘱当时的市委书记,“上海开发晚了,要努力干啊!”

但历史不会辜负有准备的人。上海对此早有憧憬和准备。随着浦东开发开放,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战术体系”里,上海和深圳从一个后卫、一个前锋,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双前锋”。

这两个“前锋”,各有特色,也各有风格。当然,它们本身的禀赋并不一样,扮演的角色也不尽相同。笼统地说,深圳的“无中生有”,首先依靠的是改革,是以具有突破性的特殊政策,催生出高度竞争的、富于活力的市场化机制;上海的“重振辉煌”,首先仰仗的则是开放,是通过对全球资金、技术、人才乃至规则体系的接轨和运用,来构建出一个前沿而高端的开放体系,以之倒逼深层次改革,并以此成为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的代表。

这样的区分肯定不够全面,但大致能道出两者的特色和差异。而放到国家战略的视野下,需要的恰恰是两者的相得益彰、各展其长,而不是谁“变成”谁、谁“取代”谁。

改革开放初期如此,到其进入“不惑”之年,亟待一次“再出发”时,这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所要扮演的仍是“双前锋”的角色。

深圳背靠香港,而上海直面太平洋,这种先天的区位,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两者各自承担的特殊功能。作为一个更为年轻的城市,深圳需要以一种更为全面的方式去塑造新兴城市的样板,并以此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活力和优越性。

在城市发展上更具底蕴的上海,则更需要在当下继承百多年来的开放传统,以一种直面全球、融入全球、配置全球乃至参与制定全球游戏规则的勇气,成为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全球合作竞争的“得分手”。

而自贸区新片区在此时的揭牌,就提供了一个特殊的支点、一个富于想象力的空间和平台。作为志在实现“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等“五大自由”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它就像前锋用来射门得分的那只脚,需要超凡的脚法,需要正中球门的准心,也需要果断起脚的胆识。

也是因此,对于临港新片区,人们期待有超乎寻常的改革深度、开放力度。建设新片区,要把握的遵循也很明白:要对标国际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区,实施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剑指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国际公认”“竞争力最强”,已经明白无误道出了临港乃至上海的身位。

就上海来说,此时更重要的,显然是看清自己同“国际公认”之间的差距在哪,并找准追赶甚至超越的发力点,前提则是把新片区这项特殊的国家战略,真正当作一项不同以往的、可以创造历史的机遇,珍惜之、把握之、放大之。细到眼前,就是尽一切办法形成合力,让政策措施尽快落地,向全球市场释放扩大开放的信号和红利。

至于深圳,民间常有将其视作上海“竞争对手”的论调,但有时候,上海不妨淡定一些。上海并不是深圳,深圳也不是上海。

当然,不当“对手”,并不等于不要竞争。淡定一些,不等于没有半点危机感。今天早就不是优势地位一成不变的时代。要继续向前,容不得自我满足,容不得原地踏步。

上海需要向深圳学习,就像深圳曾经在很多方面“偷师”上海一样——学习那种极为注重效率的意识,学习高度开放的管理方式,学习更具活力的市场化机制,学习产业开发强度、城市经济密度等等。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和深圳所在的大湾区,两者之间,区位优势不同,所负具体目标不同,但在国家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大棋局中,则皆担重责,各各发力,比学赶帮,互补共进,正是更具活力的发展正道。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谈燕、朱珉迕
微信编辑:小小


◢ 猜你想看↓↓↓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今日揭牌,中国对世界的承诺如期而至
半月内,上海和深圳同时被中央点将,中国两大城市剑指未来

现场视频 | 习近平宣布: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

重磅!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出炉:将参照经济特区管理
上海自贸区新片区今天揭晓!为何选择这里?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嘿,星标我们了吗?



“嗯,这篇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